浅论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

浅论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
摘要:幽默是一种艺术,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喜剧元素; 幽默是一种才华和素养,它以
令人愉悦的方式传达出人的真诚、淳朴和心灵的善良, 使世界充满了欢乐;幽默是自信的表现,是能力的闪光,它综合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思想、性情和境界。富于幽默感的教师招人喜爱,更能对课堂气氛实施有效的调控。在他们身边,学生无形中受到熏染,常常以积极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,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,增长才干。

关键词:幽默;课堂气氛;东西方差异;互动

  世界上有不喜欢幽默的人吗?说来恐怕很少。
  幽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。在一些像“春晚”这样的大型联欢晚会上,小品或相声之所以屡屡夺冠,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节目,就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及其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人开怀捧腹,忍俊不禁,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和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、震撼着观众的心。
  幽默不仅使人轻松愉快,心旷神怡,而且还可以发人深思,耐人寻味。对任何一位从教者来说,其实也可以用幽默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,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感染力。试想,如果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总是绷着脸,以一副训教的口气说话,岂不是像列车上碰到一位愁眉苦脸的旅伴,让人觉得大煞风景吗?
1.同样是三尺讲台,东西方站法不同
  如果对教学工作细心观察,会发现,同样是三尺讲台,一些在中国任教的老外们,往往穿着随意,不一定总是正襟危坐,有时兴致勃勃地带着学生们吟诗或做游戏; 有时咿哩哇啦地指挥大家搞活动;有时自己手舞足蹈、连说带唱;有时甚至直接走到台下,随便在教室的某张桌上一坐就讲。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,若以中国人的传统眼光来看,是不是有点不成体统?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许多Chinese students往往在经历了短暂的“不习惯”之后,很快就能习惯起来;不但能习惯,而且还觉得这种授课方式很轻松、很随意,课堂气氛很活跃,与老师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。其实,正是“外教”的这些下意识做法,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,不拘谨,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不再有什么压力,许多潜能也得到了释放。
外教的这种授课方式之所以受学生欢迎,显然与其来自不同的国度、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。文化不同,思维方式不同,教学理念不同,许多做法就会不同。不管怎么说,在这种课堂上,因其教学风格迥异,占主导地位的是轻松愉快,而不是过分的严肃和拘谨,能让人有新奇感、放松感、随意感,因此,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老师的.教学效果,都很容易达到最佳。而且,在笔者看来,更重要的一点是,这样的课堂较好地体现了“寓教于乐”的教学原则。
相比之下,我们中国的teachers能够这么做的恐怕还不能说也相当普遍,热衷教育事业,且性情活跃、活泼者有之,但有的人也许一辈子都很难在学生面前表现得那么轻松、潇洒。一方面,国情迥异,在教学上,我们的行为习惯恐怕很难也不可能完全变得和“foreigner”一样;另一方面,这也似乎和我们一贯推崇的严肃、庄重,处处为人师表的教学传统有点格格不入。于是,曾几何时,在中国学生的心目中,老师似乎成了他们不仅要非常尊敬而且还十分畏惧的人。学生与老师之间好像总有一定距离,想坦诚、平等地、像朋友似地沟通和交流,仿佛只能“随缘”,并不那么容易,学生不见得对所有老师都能够敞开心扉。这种现象的存在以及出现这类问题的主客观原因,难道不值得许许多多的从教者反思吗?
2.圣人不摆架子,富有生活情趣
笔者也决不是想提倡那种在学生面前过于随便、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教学态度,也并不反对“师道尊严”。只是觉得作为一个育人者,即使学富五车也别作“圣人”状,如果能自然一些,淳朴一些,再加上幽默一些,欢快一些,恐怕会更受学生欢迎,这对提高教学效果、和谐师生关系,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“高级人才”有百利无一害。尤其在“知识爆炸”和提倡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今天,想必一个既能忠于职守、认真执教,又懂幽默、会幽默、善于幽默的教师,在学生眼里会显得更随和,更容易亲近,因而也更受爱戴,学生也更容易“亲其师、信其道”。